览悉古镇历史,传递爱乡之情 ——市特校开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社会融合活动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大通古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历史上曾有“小上海”的美誉。为了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提升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与自豪感,市特校于9月28日开展游览大通古镇的社会融合活动。此次融合活动分四个环节进行。
环节一:集体课教学。28日上午,学生在各班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楼多功能厅,综合组教研组长焦林老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集体课教学,带领学生了解大通古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简要兴衰历史,让学生知道大通有咸鱼、麻油等土特产,是城区主要的蔬菜供应地;同时强调大通古镇临江,切记安全第一,为随后开展的实践活动奠定安全基础。
环节二:参观大通博物馆。集体课结束后,全体师生乘车共赴大通古镇,下车后全体学生集合在大通古镇街口,共同祝愿祖国母亲生日快乐,随后第一站便来到了大通博物馆。在教师的陪同和解说下,学生对大通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它的鼎盛与兴衰有了初步了解。
环节三:游览古镇。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及陪同家长共同参观游览了大通古镇风景区。大通古名澜溪,走进澜溪老街,脚下是青石板铺成的路面,飘散着古镇淡淡的烟火气;老街两旁商铺林立,青砖、小瓦、码头区的徽派建筑物错落有致,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无不透露着徽派的灵气。置身老街,感受古镇的独特魅力,学生们有的欢跑于石板街道,有的驻足于百年理发店门口,有的品尝着味道独特的豆腐制品,并且在侵华日军俱乐部前,思政教研组长周文兰老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点滴中流露着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环节四:集体综合活动。该活动将于10月13日在市特校一楼多功能厅举行,由胡玥倩老师带大家以游戏的形式猜大通景点、诵关于大通的古诗旨在提升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一座古镇便是一段历史,它在诉说着风雨沧桑,也在见证着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此次活动,让学生们领略了一种淳朴、宁静和安详,感受到当下生活的美好,激发出学生对祖国、生活、家乡的热爱之情。
撰稿:伍永娟
审核:沃先桃 陶世东 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