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2012有效教学研讨发言稿 董宁华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添加时间:2011-3-2 14:36:00 浏览量:
  
新 学 期     新 起 点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有效教学研讨会
时间:2012-2-21                             姓名:董宁华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聋部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现谈谈我对本学期语文有效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本班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在读学生四名,可以说四个学生四个层次、四种状态,总结起来有以下突出特点:
1. 语文学习的习惯养成较差。除徐宗轩同学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外,其他三名学生基本上是人在心不在,懒得动手,更懒得动脑。
2.学习目标性不强,主动性缺乏。基本上是老师指一下动一下,老师如果没有布置任务,很少有人主动阅读课文、探究问题和动手写作。
3.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积累太少,阅读面不广,缺乏学习语文的信心。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新学期伊始,我经过认真反思和探究,作了一些教学上的计划和设想。
二、教学计划与设想。
第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传统的目标设计往往重结论而轻过程、重认知而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而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本学期,我在备课时将着重考虑几者的有效结合,特别是突出学生情感式体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享受语文的乐趣并提高兴趣。
第二,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与完善语文课教学由单一向综合、平面向立体、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过程,运用多学科知识整合的优势,多点带一面地策略,拓宽学生认知的视野。
第三,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四,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例如课外读物、网络资源、视频资料等),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不但能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更能跳出课本去品味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这样,眼界开阔了,思路就打开了,兴趣与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第五,本班学生中今年有一两位可能想参加初升高考试,进入高中继续深造。针对这种情况,我打算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既要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还要对学生以往所学只是作一个系统性的归纳整理,包括字、词、句、段、汉语拼音、语法常识、修辞格、文学常识、阅读理解以及命题(半命题)作文等有针对性的补充训练,以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结构,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较快的提升。虽然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我想,做比不做要有用,不做就不会有效果,做了多少有些效果。
六、我班现在所使用的是人教版七年级的教材,无论从内容的容量,还是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来讲都远远超出我班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此,我打算本学期一面从现在使用的教材中选择一些容量相对较小,难易适中的、易于被学生掌握和理解的课文作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从聋校高年级的教材中补充一些有代表性的、近年来升学考试中常见或有可能涵盖的篇章作为重点内容加以讲解。我认为这样更能切合实际一些。
总而言之,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从学情、现状、教材等诸多方面统筹考虑,并且一旦制定计划,就要严格按照计划内容付诸实践,并随时加以积极的修改与必要的补充,使之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