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初探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添加时间:2009-3-25 14:55:00 浏览量:
   

200842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规定:“在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身心补偿和职业教育”,同时还进一步阐明了,“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由此可见,职业技术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培训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教材国家未编印,各校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了面向社会、面向实践、面向学生生活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为使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更加规范化,各校组织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开发职业教育校本课程,下面就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谈一些简单的认识。

一、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克服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与学校办学条件之间、与学校教师之间、与学科发展之间脱节的弊端,充分发挥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师自主权和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的优势。但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而校本课程比较强调课程的多样性,且不局限于本校教师编制的课程,可以包括其他学校教师编制的课程或校际之间教师合作编制的课程等。它表现在拓宽课程范围,适应个别需要和发挥创新意识。对于特殊教育来说,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重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由个别教师、部份教师或全体教师参与筛选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和开发全新的校本课程的方法来实现。

二、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析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可分五步进行:

(一)开发环境的分析。

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本校特定的学生群体而定。每所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各有差异,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因此,在开发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特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把“环境”意识贯穿于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

(二)确定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的性质。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教师要认真、全面地考虑残疾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使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心。

(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组织。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是课程组织的基础。在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课程组织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课程组织必须具有针对性,要针对特殊的残疾学生群体、特殊的教学目标和特殊的教育场所,应避免不加选择地采用外来的课程组织方案,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上,由于残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纯理论的内容难以掌握,因此,在教学中以综合课程的形式呈现最为合适,让残疾学生以实际操作为主,勤学勤练。

(四)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校本课程实施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和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个别化教学,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

例如,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上,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的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在选择课程内容和形式时,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充分发挥残疾学生各自的潜能,使残疾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