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2012有效教学研讨发言稿 胡莹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添加时间:2011-3-2 14:48:00 浏览量:
  
方法决定成效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组有效教学研讨会
时间: 2012-2-21                              姓名:胡莹
方法决定成效
“学生”是检验教学有效的关键,也就是说在学生的身上才能反映
出教学的有效与否。你的教育教学方法、态度是否适合学生,你所传授
的知识学生能否理解并接受?如果态度认真、方法得当、学生接受好,
那么你的教学就是合适的、有效的。今天我们研究“高效课堂” 应从
“途径和方法”入手,结合教育智慧,创造性地提出实用系统的高效课
堂“方法论”。
    一、态度为前提。首先我要说的就是态度。态度认真了,就会
用心的多,如果态度不认真,所有工作都在应付,一切都枉然。比如说,
开学初会拟好详实的计划、做好预测、通览教材、采取措施、内容分析
等等,今天的研讨也是一个计划的讨论分析。
    二、方法是关键。教育教学的方法有N种,但宗旨离不开“因
材施教”四个字。话说有效并不是说我们以前的教学都是无效的,而是
在追求一种“最大化”的方式方法,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
课堂教学以及所辐射的教育心理来分析,我认为要想做到课堂有效,教
学方法是关键。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1、感化学生。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因素不尽相同,有聪明的、迟
钝的;认真的、马虎的;活泼的、文静的,有的孩子需要表扬激励,有
的孩子需要情感呵护,有的需要批评教育等等。表扬多了怕翘尾巴,批
评多了怕受打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和孩子交朋友,而且要成为真
正的朋友。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一味地“怕”老师,
那么他的思维一定会受束缚,不会那么畅快灵动,所以我在特校课堂中
倡导积极互动、活泼灵动氛围,而不是中规中矩启而不发的安静课堂。
如何使学生不畏惧老师呢?那就要平时和孩子们多接触,不耍老师牌
子,每天面带微笑,微笑着跟每个孩子说话、交流,真的和他们一起玩
耍、一起游戏,低年级甚至可以亲吻脸颊。这样,孩子就不会生疏你,
肯定会经常主动找你“办事”。老师也会在接触中把握每个孩子的特点,
便于因材施教。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适时对孩子进行其他非知识性教育
的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2、细化教材。我们传授的知识来源主渠道是教材,教材为我所用,
怎么样让学生快速(一节课)理解掌握我所传授的知识呢?就涉及到研
究教材,把新知识分解成几个旧知的综合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规律,
才能置教师于真正的“主导”地位,学生自主探究方可称真正的“主体”
单位。 对教材设置的知识点是怎样链接的,数与代数、几何图形、统
计与概率是怎么分配的,每一册知识点的安排是如何循序渐进的等等,
在传授新知时要运用到那些旧知识。比如说本册教材中图形的认识是在
上学期的物体认识基础上(长方体、正方体、球等)抽象出面的(长方
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让学生理解由体到面到线甚至到点的
过程为以后的几何逆向思维做好铺垫;统计中上学期是实物摆放来表
示,本学期就是用符号来代替了,还可以归纳成数字;数与代数的计算
是由10以内加减上升到20以内的仅为和退位加减。教学的三维目标
也是十分明朗:知识与技能由内容可以得到,过程与方法是自己要采用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育中一直要贯彻的,其实就是一个育人目标。
当我在浦口特校看到他们的分层目标时,也非常激动,教育如能做到如
此细化,可谓教师用心良苦了,我们的组长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上学
期她就尝试去备了这样的一课,试想她在设计中想到了这层目标,教学
中就一定会注意培养,那收益就要比原先的要大,也就达到了我们课堂
有效最大化的目的。
3、优化教法。教法与学法完美结合才会使有效最大化。教师“引”
学生“悟”让知识无缝传递。比如说,本学期我刚教的十几减几的知识,
让学生说出十几的所有数字(11—19),几的数字(1—9),那么十几减
几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这也有助于学生分析读题,克服聋孩子的简单
迁移思维障碍。接下来我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十几减9的方
十几分解成整十数和几(数的分解已学过很简单),告诉学生9和10
比较,10大些,那么用10来减9就绰绰有余了(10以内减法也已经掌
握),10减9得1,还有一个几没有参与计算,当然要和减的结果加在
一起了,还要引导学生在计算10减9时只要用凑十法想到1就可以了,
快速简便,学生掌握后第二天,我会设计这样的情境提问:昨天我们学
习了十几减9,那么今天学习十几减几呢?学生会想到十几减8,那方
法也会用到凑十法,简便算法就是几加2(8的凑十),以此类推,十几减765432就十分简单,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事实上,他们
也确实是把例题当做练习来自己完成的。昨天单元测验,完全普小的试
卷,也不存在先讲后测,效果十分理想(优秀率66%,90分以上一半)。
这个小例子说明了适当的教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效率,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反思即提升。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艺术,即便是完美的设计
也还要因人而异,不会是适合所有学生的。那么有缺憾就有弥补,反思
就是一个弥补手段——认识缺憾,找出更好的方法,所以说反思即是提
升,一些专家名师的打磨课也好、展示课也好,无不付出了无数个反思、
无数次改良,才上升到示范的高度。我理想中的备课笔记,每节课应该
都有边注,哪儿设计的好,课堂反映恰当;哪儿预设与实际有出入,什
么原因,什么方法孩子接受的快,什么方法在什么阶段受阻等等,然后
在最后反思中总结、归纳,找出新的方法再来尝试(实践)。理想课堂
也就是在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样一个无限循环
中进步起来的。
    今后我想尽量在每节课上课之前都认真吃透教材、研究方法,用深
入浅出的道理,让情感渗透、把知识简化,使学生乐学、好学,且能学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