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2012有效教学研讨发言稿 王 舫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添加时间:2011-3-2 15:00:00 浏览量:
新学期 新思路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组有效教学研讨会
时间:2012-2-15 姓名:王 舫
提升师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
一、学生情况
|
我班共有学生10人,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四
|
分之一的学生因多重残疾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经历二年半
|
的苏教版的教材学习后,我发现部分学生解题的能力提高了很多,
|
视野也开阔了很多。随着年级的增高和年龄的增大以及认知能力发
|
展的不均衡,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加大。本学期将加大对学困
|
生的辅导力度,使每个学生的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
二、本册教材内容
|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1.除法; 2.年月日; 3.平移和旋转
|
4.乘法; 5.观察物体; 6.千米和吨;7.轴对称图形; 8.认识分数
|
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0.统计 ; 11.认识小数 ;12.整理
|
与复习
|
三、本册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方面。
|
(1)数与代数
|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
|
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
|
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
|
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
|
位小数的大小。
|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
|
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
(2)空间与图形
|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
|
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物体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
|
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
|
的轴对称图形。
|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
|
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
|
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
(3)统计与概率
|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
经历收集和处理数据,掌握简单的统计与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基
|
本技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
2.数学思考方面
|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思维、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
|
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
|
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
3.解决问题方面
|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
|
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
4.情感与态度方面
|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
|
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
|
人。
|
四、教学措施
|
1. 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教学方法,
|
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
|
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
|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
|
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
3、充分利用苏教版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生
|
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
|
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
|
道如何处理了。
|
4、让学生学得主动.在班级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
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
5、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本学期家长随堂听课,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
|
。尤其像李安冬、罗雪、夏许颖等这样的学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
|
只要家长关注他了,他的成绩就会跟上其他同学,而且学起来也有信心。
|
6、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
|
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
|
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7、在课堂上下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
|
中辅导,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
8、自觉学习教育理论与专著,适时撰写教学反思、经验、案例,提
|
高自身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
9、利用网络教研开阔自己的眼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与评论,
|
参与探讨。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与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
|
|
|
|
|
- 上一篇:构建有效教学的因素 培智组 汪素华
- 下一篇:新学期 新思路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