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完善职教模式,打造真正的“生活教育”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添加时间:2009-3-25 14:54:00 浏览量:
   

所谓“生活教育”是指以职业教育为中心,同时有机的将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职业教育。这一教育模式与单纯的以抓技能教学为主的职业教育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目的是要更好地培养残疾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而后者与前者相比,则可被看作“生存教育”,重视的只是学生的职业技能,往往会使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由生存到生活,是残疾人人生质的飞跃,而帮助残疾学生完成这一飞跃,则是和谐社会发展赋予特殊教育的光荣使命。残疾人只有自食其力,才能真正获得自尊、自信和自强,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残疾人的职场和健全人的职场没有本质的区别。尽管有扶持政策,但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确依旧存在。残疾学生在就业后需要的一定是较高的参与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这是残疾人顺利就业、持续就业的根本保证。因此,在特教学校学校中开展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不二选择。

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为开展“生活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其主要表现是:

1、办学模式灵活。教育部门对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虽然也有学制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但是与普教的职业教育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弹性。为了让残疾学生更好地接受职业教育,适当的延长残疾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或在职教阶段之前让残疾学生适当的接触职教内容是完全必要的。在校学习时间的延长,无疑给残疾学生提供了进一步自我完善的平台,使他们在职业技能、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可以接受到更高、更系统的教育。而职教学习时间的延伸,又为完成“生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由于较早接触了职业教育和由此产生的与社会的联系,残疾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技能,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丰富的可挖掘教育资源。近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就为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创造了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开放办学成为可能。许多热心人士都愿意为残疾学生奉献爱心,他们走进特教学校,带来了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这不仅提高了特教学校职教水平,丰富了职教的教学内容,还拓展了残疾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残疾学生的封闭、孤立的问题。

当然要搞好“生活教育”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主要困难是:

1、认识问题。认识上的问题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些特教工作者甚至是某些教育部门的领导,习惯了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的思路,而对残疾的人生活状态、发展趋向缺乏了解,从而对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的“生活教育”模式不够重视,对这一模式下教学的客观规律缺乏理解,从而妨碍了这一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2、资源有待挖掘。特教学校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是随着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不断添置发展起来的,存在着随意性,资源的积累和使用都缺乏系统性、专业性,这就造成了现有资源利用率低,大量的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开发的局面。

3、经费不足。建立和发展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的“生活教育”模式,需要有经费保障。尽管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但无论在添置专业设备、进行师资培训还是开展社会活动方面,资金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投入不足限制了教师水平、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职业教育扩展的深度和广度。

4、师资问题突出。建立和发展职业教育的“生活教育”模式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但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整体素质与这一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成为影响这项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一是双师型教师缺乏,比例偏低。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急需既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又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的教师。二是教师补充困难。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编制紧张、教师福利待遇普遍偏低,造成对